本文主要给给大家介绍下砂岩纵波波速,以及岩石纵波波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导读:
典型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说明含不同流体岩石的岩石物理参数特征,对岩石样品分别饱含不同流体——水、油和气,然后在储层稳压条件下进行岩石物理参数的测定。在岩石样品实验测定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状态下岩石敏感参数差异。
陆相砂泥岩电阻率15~20 Ω·m,低密度、低磁化率;火山碎屑岩电阻率100Ω·m左右,低密度、高磁化率。②中三叠统—石炭系为碳酸盐岩系,是高阻层,电阻率100~200Ω·m,高密度、低磁化率。
孔隙度与波阻抗呈良好的负相关,孔隙度增大时,含气饱和度增加,波阻抗降低。
硬石膏层的典型特征是自然伽马为剖面最低值,电阻率为最高值,且体积密度最大,容易判断。溶洞型热储层:弹性波强烈衰减,因而在声幅曲线上可以以极小值划分出溶洞热储层。
地热储层常表现出低电阻率的特性,虽然有时例外。如新西兰布罗德兰兹和怀拉开热田的边界均是由低阻等值线圈出的。
引起地震差异因素分析
油藏压力因素 在实验室的测定发现,孔隙压力下降后,破坏 了原先平衡的压力状态,导致储层在上覆地层重力作 用下进一步压实,储层孔隙度变小,岩石骨架改变,导致的孔隙度的改变,同时引起波速的变化。
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场地条件:场地条件是影响反应谱形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规律都有所不同。比如,软土地基的振动吸收能力强,在软土场地下地震波的反应谱幅值较小、周期较长。
岩石中的波及其速度测量
到60年代,Birch(1961)利用超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方法,首先实现了在实验室中对岩石样品中纵波传播速度的测量。之后不久,横波速度也成功测得。
实验室内测量 在实验室内进行岩石声速测量需要特殊的测量系统和特殊的标本形状,所用频率一般在106Hz以上。因此,实验室内测量得到的实际上是超声波在岩石中的速度。实验室内观测的主要方法是行波法。
电磁波在基岩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基岩的不同性质,一般情况下,电磁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00m/s-4500m/s,砂土中则可以达到每秒6000-8000米,而在水中则可以达到1400-5000m/s。
岩石物理测得的速度与地震波速度不一致,主要原因有测量方法不同、测量尺度不同。测量方法不同:岩石物理测速一般采用地面重力、声波、电磁波等物理方法,而地震波速度是通过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记录和分析得出的。
片麻岩等片理发育的岩石,沿片理面测量的波速大于垂直片理面测量的波速,有时相差一倍以上。沉积岩中的弹性波速度受孔隙度的影响很大,变化范围很宽。地面疏松土壤和黄土的vP最小,砂岩、页岩次之,碳酸盐类岩石的vP最大。
砂岩的纵波声速范围则在**3000~5000米/秒**。通过测量并记录岩石的纵波声速,可以判断岩石的种类或性质。
边坡岩体结构及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1、变形破坏机制 边坡岩体变形破坏机制主要包括:A.变形机制:岩体变形由岩石材料变形和岩体结构变形组成,亦即由结构体变形与结构面变形组成。
2、边坡变形基本概况:在野外常见到的边坡变形破坏主要有松弛张裂、蠕动变形、崩塌、滑坡四种类型。此外尚有塌滑、错落、倾倒等过渡类型,另外泥石流也是一种边坡破坏的类型。松弛张裂。
3、蠕动变形:边坡岩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向临空方向发生长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崩塌:高陡的边坡岩体突然发生倾倒崩落,岩块翻滚撞击而下,堆积于坡脚的现象。
关于砂岩纵波波速和岩石纵波波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