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给给大家介绍下射线检测标准及工艺技术要求及说明报告,以及射线检测标准及工艺技术要求及说明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导读:
- 1、铸件探伤检测标准
- 2、焊缝射线照线检测的流程包括
- 3、热力管道射线探伤标准
- 4、射线检测的概述
- 5、射线检测的特点是什么?
铸件探伤检测标准
应符合GB/T11345-2013标准。铜铸件的超声波探伤适用于铜铸件的表面缺陷检测。探伤时使用的仪器以及流程应符合GB/T11345-2013标准,探伤头应适应铜铸件的曲率半径,探伤频率应在1-5MHz范围内。
法律分析:本标准规定了厚度等于或大于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的超声探伤方法;以及根据超声探伤的结果对铸件进行质量评级的方法。
铸铁件射线探伤检验范围:这个标准是对铸铁件内部缺陷进行处理的规定,参考由X射线或γ铁射线对铸件进行射线探伤检验的文件和方法。这个标准也规定了表示类型,严重等级和检验程序。
着色探伤检测标准主要包括颜色对照板、检测液、清洗剂等配套设备。根据查询八方资源网显示,在着色探伤检测中,首先要清洗待检测物表面,然后涂上检测液并等待一定时间,再用清洗剂清洗掉多余的检测液。
是的,X射线可以用于检测大型的铸件。X射线探伤的最大探伤深度取决于铸件的材料和厚度,以及X射线设备的能量和探测技术。一般来说,X射线的最大探伤深度可以达到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
焊缝射线照线检测的流程包括
焊缝探伤作业流程 手持视频仪,口述记录好的探伤时间,地点,探伤检查人。将视频仪放置轨面距焊缝0.5米左右处。
探伤人员要评片,四项指标放在先,底片标记齐又正,铅字压缝为废片。 评片开始第一件,先找四条熔合线,小口径管照椭圆,根部都在圈里面。
焊前检查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人员的配置,机械装置,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环境,焊接过程的检验这六个方面进行控制。(1)焊工资格审查人员的配置主要从焊工资格检查这方面进行控制。
射线检验 射线检验有X射线和Y射线检验两种。当射线透过被检验的焊缝时,如有缺陷,则通过缺陷处的射线衰减程度较小,因此在焊缝背面的底片上感光较强,底片冲洗后,会在缺陷部位显示出黑色斑点或条纹。
热力管道射线探伤标准
1、不得低于100张。热力管网又称热力管道,是从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出发,从热源通往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道。热力管道探伤张数标准不得低于100张。探伤检测又称探伤,是指检测金属材料或构件内部的裂纹或缺陷。
2、外径大于 159mm ,无论是否采用无直段弯头,每条焊缝都应进行100%探伤合格。 2.蒸汽管道 ①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108mm ,不采用无直段弯头,可不进行探伤;若采用无直段弯头,对其对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探伤合格。
3、注:DN600以上的管道焊缝无损探伤按管口周长计算工程量,片子的有效长度按片长减去搭接每边25mm计算。当管道外径小于或等于φ89mm时,采用双壁双投影法透照;管道外径大于φ108mm时,其焊缝采用双壁单投影法透照。
4、管道探伤指用射线探伤的方法检验管道焊接接头焊缝内部质量。射线穿过材料到达底片,会使底片均匀感光,如果遇到裂缝、洞孔以及气泡或夹渣等内部缺陷,将会在底片上显示出暗影区来。
5、根据GB 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射线探伤的质量标准分为照相质量等级和焊缝质量等级两部分。
射线检测的概述
1、是指用X射线或g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2、作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的射线检测(Radiology),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3、射线检测视力用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种能量比较高的射线,它的特性是穿透性好,可以穿透很多工件。
4、射线检测是通过使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穿透被检物体并形成影像,从而检测出物体内部的缺陷和异常。而超声波检测则是通过发射高频声波,利用声波在物体内部的反射和传播,来检测出物体内部的缺陷和异常。
射线检测的特点是什么?
1、探测和测定表面沾污。 在操作放射性核素时监测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暴露量。 调查环境污染。 测定惰性气体及其它低能放射性核素。 建筑装饰材料放射测定。
2、特别是当焊缝厚度小于30mm 时;其次是照射时间短、速度快。缺点是设备复杂、笨重,成本高,操作麻烦,穿透力较γ 射线小。中子射线检测的独特优点是使检验封闭在高密度金属材料中的低密度材料如非金属材料成为可能。
3、①穿透性 x射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其穿透能力的强弱,与x射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和厚度有关。x射线波长愈短,穿透力就愈大;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射线愈易穿透。
关于射线检测标准及工艺技术要求及说明报告和射线检测标准及工艺技术要求及说明报告范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